文/德鲁伊
在孩子的成长里,我一直有一个担心。他一直很善良,很单纯的善良。
过去我认为,单纯的善良其实是一种傻,脑子不好使。但观察久了,觉得也还行啊,那这种单纯的善良是哪里来的呢?
后来想想,多半是因为孩子的环境一直不错、也招人欢喜。于是,偶尔因为善良吃了亏,容忍的阈值高些,也不太当回事。真遇到了,遭遇了,我问问他,他还是有一个较为合理的逻辑解释,我也就只纯纯的担心着,不太干预。只是旁敲侧击的告诉他,第一善良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第二,向前看,不纠结于已经发生的。
我是比较心大而迟钝的人,能理解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想法。无非是中立持平和换位思考,偶尔探究一下所谓的原生家庭影响。大部分的事情在我这都能有很好的解释。
过去我也挺喜欢一种故事,就是那种开场白是“要不是我太善良,我当初也不至于……”,这样的故事到了结尾处,也通常是“要怪只能怪我太善良,让我受了伤。”是不是很熟悉?因为这样的故事里面,通常有让你错愕或是惊喜的情节。特别是近期,可能大家都烦躁,遇到不老少,拿“善良”说事,或是出乎意料的一些“善恶”。
故事一,因为我“不善良”,于是把你描绘成“不善良”;
两个彼此认定的朋友A、B,因为想合着开拓一个行业,A有经验,B有资源和行动力,一拍即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有经验的A现实遇到瓶颈了,这或许是决定合作的起因。初期,融洽而努力,“朋友+合作”的模式,令人羡忌。有资源的B也动用了“面子+人品”,得到最大的优惠、最佳的资源,曙光在即。
B努力找各种资源,好的、较好的、一般的。A有点急,最好的虽然是锅里肉了,但吃不到;略差的,可以救急,但有点不想和A分享。
估计也是纠结良久,鼓足勇气说了,A倒是没什么大反应,合作是基于彼此认可的,这道理是人都懂。
可能是B的大度,让A起了疑,没几天,B最好的资源有了消息。B的意思是,既然不合作了,好的资源总要有个说法,总不能太尴尬。A爆发了,话里话外就是B多么的不善良,多么的处心积虑,一地鸡毛,几声叹息。
故事二,用彼此的信任当做理由,将“恶”掩饰在“善良”的面具下;
C和D,当初合作,彼此信任的无以复加,C是觉得公司要乱,自己还有些情怀。D是觉得,既然C信任,也不能辜负,自己也想尝试这个行业。
前期公司坑有点多,D也就披荆斩棘的往前努。积重难返,久病慢医。约摸着折腾了两年,公司从资不抵债,到了资债相抵,甚至有了小希望盈利。C这时候觉得有点不爽,希望C能确保自己的利益现时兑现。D的意思,一切没到结果,大家都在死扛,既然是合作,信任总要是有的。
C很明确的说,没有信任了,D你就是一个打工的,所谓的合作就是说说罢了。
一时之间,公司停摆,两人老死不相往来。
其实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造成的混乱也让人很焦躁。老觉得这样的打击会让人要么躁郁要么抑郁,因为貌似都是基于最单纯的初衷开始,却在最后用最险恶的方式结尾。
那善良要不要底线,你的善良和对方的善良是否一致?还是认定对方不善良,自己在解释推理的时候更心平气和,更能面对未来?还是相反?
其实自始至终,善良本身是人生的底线管理。善良是在契约管理、信任管理、事务管理原则之后的东西。每个人的善良底线是不一样的,千差万别。所以,把善良拉成一个水平线,很难,也是痴心妄想。
其实你也很容易看到,那些拿着“自己善良”、“别人不善良”的理由说事的人,他谈起的事情多半在契约管理、事务管理上出了问题。要么是自己不想践行契约了,要么是在事务管理上就没有建立原则。至于信任管理,本身是契约管理和事务管理的结果,而不是发端。
于是,我听着别人的诉苦,我只能苦笑,想想又能如何?其实也简单:
只要遇到拿“善良”说事的人或事,提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不管事情如何,千万不要轻易被感动或激怒;至于善恶,极端情况下的善恶不足以斟酌一个人。
这就是善良的底线吧。
星光不问记:还真是这样子,有人就是因为自己不善良,于是认为全天下的人没有一个是善良的,于是给了自己作恶找到了很好的心理平衡;更没有底线的是,将自己的恶行隐藏在善良之下,表面对你好,实则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利用你的善良,无止尽的索取。善良的底线就是你对契约尊重的程度。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