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知识馆 星光不问 向着心中光的走去

向着心中光的走去

文/fisher

写在前面

一个历经苦难的成功人,他所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回过头,都会闪闪发光;

一个历经苦难没有成功的人,他所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都像是在摆脱沼泽吞噬,最终,足迹都会被埋没。

人生苦难并非谁都有必要去经历,就像成功并不是每一个人的诉求,可有些人生来就在光中,有些人却要用尽毕生的力气,去追寻生命中的那道光。

母亲的教育

我的母亲出身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山沟沟里,上学一走就是几个小时的山路,因为整个山里只有一所小学。记得小时候去母亲老家探望外婆,总能看见那座伫立在山口的小学,但从来没有走进去过。

看到小学我就知道要准备进山了,那时候通往山里没有车,所以总是和爸爸一起边看山边走到外婆家,估摸着也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小时候觉得特别累,每次被母亲叫着要回去看外婆,心里都是极其的不情愿,因为讨厌走路。

母亲在家里排行老二,很会读书,每次考试都是整个镇上的第一,可惜,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只读到了小学几年级,便辍学了,把唯一的读书机会,留给了我的小舅舅。外公说,“女儿迟早是要出嫁的,是别人家的人,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还不是泼出去的水“

没有读书是母亲一生的遗憾,但她心里从没有怪罪过外公外婆,她同情着外婆在家中毫无地位,每天起早贪黑的操持着家务;她也敬佩父亲的能干,支撑着整个家四个孩子的养育,在村里也还算有些地位。

而这一切的一切,也就造成了她从小对我教育灌输的两大思想原则:第一,一定要好好读书,为自己争口气,因为当年和她并列考第一的男性,后来读出了书还当了镇长,而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第二,要知道孝顺父母,就算是当了皇帝老子,我也还是你妈。

正因为母亲受到了重男轻女思想的不良影响,所以在我们家,我才能享受和我哥一样平等的待遇,不过,用我哥的话来说,别人家重男轻女,我们家却是重女轻男。因为每次有好吃的,都几乎会先给我,没办法,小的就是比较受恩宠。

记得有一回不知道哪儿来一瓶健力宝,这在当时也算是特好的饮料,我哥也想喝一口,我就是不给,完了还挠了他几爪子,都快把他给气哭了。这是母亲常讲的故事。

我们家最重视的就是读书,而这主要的教育任务就是落在我妈的肩膀上,不准跟不学好的孩子玩,不准打游戏机,不准晚上晚回家。若有所违反,必受责罚,挨打加跪搓衣板。

有次暑假,我哥带我跟一群小孩子去河里洗澡,不晓得回来被谁给告了,一顿搓衣板跪的腿半天都没站起来。不过,我觉得老妈最厉害的教育方式,并不是严教下的棍棒,而是她软硬兼施的策略。

每次责罚完后,她都会用那双布满皱纹的手,给我揉腿,或是看看我身上哪里被打红了,还语重心长地给我讲着她所认为的道理。然后,我就只能哗哗哗地流泪认错,说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种被母亲熏陶地缘故,在家我是个极其乖巧的孩子,几乎不怎么出门儿,主要就是帮母亲做家务活儿,看书,看电视,写日记……好像很无聊,但我似乎很乐在其中。

不过一旦到了学校,我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模样,和男孩子嬉戏打闹,学习上想拿第一,同时也是一个极其严厉的班干部,对坏学生极具威慑力。

母亲的双面教育手段似乎也是我双面性格的诱因,一方面是严厉苛与极其自我高的要求,一方面是对情感极其敏感细腻的感知。

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她这套模式跟谁学的,毕竟她也没读过多少书,但似乎也有自己一套在亲戚们看起来特别成功的教育模式。

在严苛与温柔中,我和我哥在她预想的好好读书轨迹上成长,从小到大我俩也还算争气,学习上力争上游,同时还是认真负责的班干部。

那时母亲特喜欢把我们每个学期拿的奖状贴在墙上,然后每次一有人来到家里,看到那面奖状墙都会赞不绝口。母亲也特别得意,还会拿出奖励的日记本,有点颇为炫耀的感觉。

每逢这个时候,我都会默默地溜走,直到一次搬家,那面奖状墙上的奖状一张也没带走,葬身在推土机地轰隆隆声中。

黑暗的时刻

虽然成绩是吃的开,不过在人生的第一次择校考试中,我失利了,没有如她所愿,考上所谓的重点高中,我能感觉到她整个暑假都是在忧伤中度过,因为没有考上重点意味着就不会上个好大学。

我记得当时在高中入学前,她很郑重地找我谈过一次,问我想不想好好读书,说如果我想上一中,我就会花钱把我买进去。我太了解家里的状况了,那时哥哥刚刚上大学,根本不会有多余的钱,家里的负担已经极其重了,母亲下岗多年,平日里会做一些琐碎的活儿,父亲开车也只能够维持日常生计。

我当时也挺冷静的,因为没考上确实对我打击也不小,我说,不买,能读书哪儿都能读,就算在一个不怎么好的中学,我也能考上好大学。

于是,我高中继续留在了初中的学校就读,分数虽然不够重点线,但也挺高的,所以学校给予了一大半学费减免优惠,希望将来能为高考升学率做出贡献。这无疑对我和家人而言,都松了一口气。

三年高中生活,和自己读过的初中在同一片区域。有时,看到曾经教过自己的初中老师,都会低头绕路三米。毕竟,他们曾经对我寄予着无比的厚望。人很奇怪的,有时并不是害怕自己令自己失望,更害怕的是令身边人失望。

高中的我很少走出教室,埋头苦读,就算有时想出去透透气,也是趁着晚自习在乌漆嘛黑的空操场上,和同学说着彼此鼓励的话。带着母亲重新拾起的希冀和老师重点培养的期待,我的体重也从100飙升到了120斤。

当时填报志愿前,会发一些大学相关的资料供我们填写参考,当时我被上海一所大学的花园给深深吸引住了,所以逢人就会说那是我想考的大学,无知无畏四个字就是当时对我最恰当的形容。

在一所二流的高中,或许只能注定考上一个二流的大学。我超长发挥了,全校第二名,考上了一个二本,记得当时的第一名上的是湖北大学,而一共考上本科的全年级加上去也就几个人。

虽然,没有考的很难看,但我还是高考失利了,因为我没有考上我想上的大学,我也不知道以我的能力压根儿就不可能考上的那个事实,因为状元不可能从我们学校出去。

当时,是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的大学,一下火车站,看着那个城市和我家的县城差不多,走进学院,心里忍不住问自己,这个是大学嘛,在电视上看到的大学都是有公交车,学生都是坐车上课的,而在这个校园里,骑自行车你都觉得有点儿浪费。

大一的时候我体验了所谓的大学生活一年,过各种社团、学生会、拿奖学金、暑假实习……渐渐地,我慢慢发现极其需要自觉性的大学生活,如果不能为自己寻找一个目标,那便是在虚度光阴,还百般无聊。

考研应该是我在大二时萌生的想法,那时全班几乎全都倒向考公务员,拉帮结伙的考,泡图书馆、上自习室……成了我接下来二年的主要内容。为什么选择考研?理由很简单,我就是想去那所高中想考的大学。

寻着光前行

终于,我看见了生命中的第一道光,它来的很平淡,一点儿也不热烈。

我感觉我妈好像也没特别兴奋,可能是在本该工作的年纪去读研究生,也让她陷入了一丝忧虑,甚至让她产生了“读那多书真的有用吗?“的质疑。

但我是兴奋的,身处画中的校园,一切都很新奇,毕竟我实现了自己阶段性的梦想。我花了将近三年时间,练就了自己举重若轻的心态,并慢慢地走向平淡。

虽然身处梦中,但我仿佛发现,其实自己从来都不属于这里,而这里也未曾属于过我,每一年,它都会敞开双手拥抱络绎不绝奔赴而来地新人。而我呢,总有一天会变成一个老人,再从走进来的大门走出去,它或许会忘记我,而我这辈子似乎都无法摆脱它。

这就是梦吧,黑暗中的光,指引你在黑暗中前行,当你到达时,你以为这好像就是全部,但你走着走着,你会发现前面还有一片未知的黑暗。你未曾想过它是什么,但你又不得不去经历它,于是,这个时候,你渴望着遇见另外一道光,它能告诉你要往什么地方去,或者要去一个怎样的地方才算是有意义的。

你一样会感受到和曾经很像的某种失落感、无奈感,与你曾经殷切的期待形成反差,或许光,只有在身处黑暗中,才是最有意义的,而寻光的过程,是最有价值的。

我所讲的一切是记忆中的片段,它真实的存在过着并令我难以忘怀,每当我碰到一些对生活灰心丧气或者对自己不够有自信的人,我都会和他们讲着这个过去时的东西,告诉他们不管你身处何处,那都不是你最终的宿命,只要你有所坚持向往,就一定会遇见生命中的光。

我甚至还回到过高中母校,实习了两个星期,给他们讲着自己那些励志的故事,能决定你自己人生去向的不是学校、不是环境、不是老师、不是别人的定论……是你自己。尽管,我不是一个成功者,但在讲课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可以像个成功者一样去表达,因为舞台是属于我的。

母亲用读书教我凿开了前途的光,在接下来的人生里,我还得寻着心中的那道光努力前行,怀抱真诚自然之心,或许,当真的穿越那片未知黑暗,就像李宗盛唱的那样“越过山丘,竟发现无人等候“,那又怎样呢,我相信,向着心中的光行走,每一步都会在黑暗中发光。

 

星光不问记:这篇文章是《为什么我要拼命留在一线城市?》的前传。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光的指引,才会在人生的迷雾路口中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什么是光,或是信念,或是一个人,或是自己一定要实现的那个心愿。

 

作者:fisher,一个梦想当作家、喜欢瞎逛瞎写、爱自然爱幻想的女子,座右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寻找光明。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zbok@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