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D
这段时间一直有朋友分手的消息,很多在一起几年的情侣在大学毕业后形同陌路,甚至有一对,努力了三年,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城市,却因为女孩子的放弃和移情别恋让人感叹世事无常。
研究生之后,生活变的更加纯粹和简单,没有了疯疯傻傻却交心的室友,没有了一呼百应的球友,更没有了酒后醉谈人生的那份洒脱和自信。害怕谈起未来,谈起感情,第一次感觉离家是那么遥远,第一次想早点离开学校,回南方。这么想着,却又担心毕业后的现实。不知道象牙塔外面的世界是否能达到自己的预期。
工作了的女朋友总是抱怨自己累,工作不顺心,当初放弃出国死活都要工作尝试一下的她突然又无比的怀念学校,羡慕起我来。可我有时候依然会向往自己走向社会的那一天,向往拿到第一份工资的那一天。不知道自己要不要继续读博士,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想着想着,就觉得头疼发闷,不知道和谁说说的好,发着发着呆然后又低头收拾东西,去实验室帮忙。
某天看书看到一句话,写的是做学问的境界,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段: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记得高中的时候还抄写背诵,就是不理解为什么他要把境界以词做比,读着也不太懂。如今再看,又好似多懂了一些。
大学问,大境界是什么?应该是人的真正价值不存于现实物质的得失,应该是存于客观的真理,甚至为了这个真理,可以牺牲自己的幸福。
在第一个境界里,一个思妇登楼远望怀人,这里面的境界,应是说做学问,超越了一切诱惑,才有高远的理想。大部分人为了工作,为了金钱利禄去读书,甚至读博士,期望着发财,追求享乐,把读书的目的寄托在满足个人欲望上,为这种世俗的目的而生活,是不能超越这些诱惑,看不到高远得理想得。
可是对一般人来说,能够把书多读几年都是煎熬,更不要说做大学问,而第二种境界就是说得有一种毅力。原词引的是思念之苦,而这里拿它同做学问相比。有了做学问是不为世俗利益的认知,还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
最后就是蓦然回首的大彻大悟,达到了那种自我满足的境界。追求一辈子,不一定是外在的名利,最后得到的是内心的自我实现。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会为了这个目的去读书。想想心里也更加惭愧。想的多,做的少,就是读书,也杂念过重。做不了王国维说的大学问,也甚至做不到为了金钱而去努力读书。读书的目的本就不纯,就会让人愈发怀疑起这个事情。读书有用么?读书能让我变的更好么?整个人就像走进了死胡同,看书也心不在焉了。是啊,你说,读了这么多年书,算了那么多道题,当我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有用吗?如果潜心做研究,我又能够摈除杂念,全身心投入么。不,不能够,一次次否定自己,又一次次陷入迷茫。
我问工作了却想读书的女朋友,为什么又转了心意。她说,兜兜转转,还是学校最无忧无虑。这种无赖的解释让我无可奈何。人总有工作,承担责任的那一天,怎么可以把学校看作避风的港湾。可是她忽然又认真起来,说,没读书的时候觉得读书没用,工作起来开始也觉得实际和理论终归不一样。可是做的越久,就发现自己懂的越少,就更想回到学校里去,把理论知识学起来,从大框架着手,从基础学起,工作起来才更得心应手。她又说,工作压力好大,市场形式也不好,只有更努力,更向上,才能做的更好不被淘汰。年轻时多积累一点东西,会让自己受益很多。做学生时的她从未给我说过这些,我也从未感受过她有这么渴望多学些东西,话里话外都是对我这个研究生的羡慕。也许没有真正工作,就不能真切的体会,我还是会偷偷想着工作的那一天,还是为要不要继续做学问而发愁。也许这些事情本没有答案,全靠自己的想法和努力,只要想只有做,才有所期望的未来吧。
其实怎么样都不重要,出国,考研,读博,工作,作为无法追求大学问的俗人,只想让自己变的更好。我有更理解我的父母么?我有和女朋友共同进步么?我有着对未知的未来的信心和期望么?我有在校园生活中学会如何生活么?我不是智者,但是我有努力去做一个生活中拥有大智慧的人么?所有的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如果未来已知就不叫未来,如果一段感情的开始就看到结局,就不会有怦然心动与一见钟情,只有自己,才能给走过的路一个命名,然后再继续走下去,在那个路口停留选择,却也继续努力走下去。
只不过,走着走着,有哭有笑,有不同同行的人,也有更加美好的自己。
星光不问记:再怎么说,都不应该完全放弃现在而投入到另一个完全可以共同存在的生活状态中。读书时可以参与到社会工作当中,体验工作的需求;工作时更是不能忘记那么读书的乐趣,在拥有了更宽广的视野后,选择往往更为坚定。而有心才能把想做的喜欢做的事做好,而不是在两难之中犹豫不决。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