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维导体
结构框架图、思维导图,最近很是流行,嗯,确实好用,但为什么好用呢(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个方法是怎么想出来的?我能自己想出来吗?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我才能够自己想出这个方法来?
之所以要思考这个问题是因为想更好地了解学习的规律,不断优化学习行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果爱因斯坦生在中国,他问:“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北呢?”大人可能会回答:“指南针本来就是指向北的。”“那为什么它不指向南、指向东呢?“没有为什么,你不要钻牛角尖。这是自然道理,你记住就行了。”(画外音:应试教育总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果爱因斯坦也是死记硬背,而不是自己研究,那他会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吗?)
(一)一般形式
例:“定义,原指对事物做出的明确价值描述。现代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或是透过列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物件的基本属性来描述或规范一个词或一个概念的意义。”
(这时,信息是成一条直线分布的,如果碰到不熟悉的概念或者结构复杂的,可能就没办法理解了,而且记忆起来是连一起的,很容易丢失其中的片段。)
读完之后,能理解吗?记住了吗?影视剧接触的能人都是可以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的,可考虑一下自己的情况,能做到吗?非得要全部背下来吗?有没有替代的办法吗?
数一数总共有几个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分清结构层次,总结中心思想。大意、中心思想都是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代替的。将这几个关键词列成表格就可以做成结构框架图,将结构框架图做个变形就是思维导图了。
将原本复杂多变的信息简化为少量可以轻松驾驭的几个关键词。就好比一个人的手能抓的鱼总是有限的,(大脑没办法同时驾驭太多的信息),但如果把所要抓的鱼都放在网袋里(利用结构图把所有的信息联系起来),就可以装更多的鱼。也就是说,你可以抓比原来多出好几倍的鱼。你的手并没有变大(并不需要做智力的锻炼),但你抓的鱼却是原来的好几倍。这就是工具的力量。
先在所阅读的内容做好编辑、做好标注。然后把这些关键词摘抄出来,列成表。(标注是将关键词凸显出来,摘抄是将关键词独立出来,两者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而不是“照单全收”)。
“定义,原指对事物做出的明确价值描述。//现代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或是透过列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物件的基本属性来描述或规范一个词或一个概念的意义”
(二)结构框架图
将原本一条直线排列的内容,变为多条直线,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但分支的内容因为靠在一起,所以还是会互相干扰,所以就有了思维导图。
注:思考总是按照一般形式,而不是结构形式的,经过反思可以发现,一般形式的思考很多都是无效,也有很多是低效的。
星光不问记:思维导图从小我们就看到过、运用过,数学里的数轴,古老的太极八卦图,还有我们常做的划重点。做思维导图,并不是为了好看,而是要做好逻辑的梳理,列出框架,缝合吸收记录的知识精髓,这样思维导图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