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知识馆 星光不问 《到灯塔去》| 弗吉尼亚·伍尔夫

《到灯塔去》| 弗吉尼亚·伍尔夫

文/Yoga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意识流文学代表性作家之一。

《到灯塔去》描写一次大战后拉姆齐教授和几个亲密朋友在苏格兰岛屿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企图在这部情节非常简单的小说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魔掌并不顾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灯塔塔尖的闪光及象征拉姆齐夫人的灵魂之光。

本书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十分值得注意,如视角转换,两种时间,象征手法,音乐结构,借鉴绘画等。

伍尔夫曾在日记中写到,这部作品将是相当短的,将写出父亲的全部性格,还有母亲的性格,还有圣艾夫斯群岛还有童年,以及她通常写入书中的一切东西,生与死,等等。

《到灯塔去》是一部具有强烈艺术象征和隐喻的小说,通过人物的主观性来描述,不带有任何作者的主观色彩。翟世镜在本书的序言中写到,这部作品自始至终是从主观自省的角度来表达的。伍尔夫通过人物的意识流动,自我感觉和沉思遐想,巧妙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经历,勾勒人物的面貌。她对人物的观察细致入微,甚至能够捕捉意识流之中的一刹那间的情绪波动和思想转折,把它如实的记录下来,从而把每个人错综复杂,变化万端的心理状态描摹的淋漓尽致。

《到灯塔去》分为三部分,情节也极为简单。各个标题分别带有不同的含义,所象征的意义也各有不同。

第一部的标题窗是一个沟通内外的框架,它象征拉姆齐夫人的心灵之窗。夫人凭借她敏锐的感觉,由内向外直观的洞察人们的思想情绪,各种人物和事件,由内向外投射到夫人的意识屏幕上来。

第二部的标题是岁月流逝,象征时间寂静和死亡取得了暂时性的主宰地位。夫人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成了转瞬之间就会消失的彩虹。

第三部分的标题是灯塔,象征拉姆齐夫人的内在光芒。夫人在世时,经常意识到,那远远的,稳定的光,就是她的光。

既然灯塔象征夫人的内在精神,那么小说的总标题《到灯塔去》,就是象征人们战胜时间和死亡去获得这种内在精神的内心航程。

本书的第一部分为窗,为整个故事做好了铺垫,非常巧妙完整的介绍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意识流小说家善于使用主观的思想来介绍人物内心的性格秘密,发掘出人物最真实隐藏最深的一面。第一部分通过所介绍的故事的场景分为两个框架,窗内的人注视着的景象与窗外人的一举一动,而窗外的人也同样以窗内为基调描绘着一幅可爱的画作,简单的描绘就会使读者对他们个性和心理变化印象深刻。意识流并不强调于人物外在的特征,反而专注于人物性格和心理上的微妙变化,这同样也是意识流小说具有强烈带动性的特点之一。伍尔夫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到人物个性的巧妙特征,同样也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获得主体的各方面的观念,感受他们的思想精神世界。

岁月流逝为本书的第二部分。十年的时间看似很长,却也是在恍惚中悄然逝去。在这段时间里,战争让他们失去了亲人,并且在第一部分中出现的那个真是,善良并且乐于助人的拉姆齐夫人也离他们而去,使得看似并没有什么变化的整个家族全改变了。正如莉丽所说的,你我他。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什么也不会存留,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她同样也体会到,在一片混乱之中,存在着一定的形态,这永恒的岁月流逝,被铸成了固定的东西。在这一部中,充斥着更多的是恐惧,混乱与死亡,并且拉姆齐夫人的成功也是有限度的。但可爱的是,伍尔夫利用本部结尾处使相同的人物重复了在窗这一部中相同的动作,他们重新开始找寻十年前的愿望,拉姆齐夫人的形象又重新浮现出来,正如作者所说的“拉姆齐夫人。立即迸发出一阵能量的甘霖,一股喷泉般的水珠,她生气蓬勃,充满着生命力,好像她体内蕴藏的全部能量正在被熔化为力量,在燃烧,在发光。”这部表现出了拉姆齐夫人像灯塔塔尖闪闪发亮的不灭灯光般的高尚人格。是爱包罗了万物,对抗了恐惧,战胜了死亡。

第三部分为灯塔,主要是以对拉姆齐夫人的回忆为主,更加的注重了感情和内心活动的描写。通过一家人重返之前的旅行日程,完成之前的约定。拉姆齐先生登上灯塔,莉丽完成了油画,他们在另一条线路上完成了拉姆齐夫人的愿望,同样,这一切都是为了纪念她,纪念她不朽的灵魂与发光的品格。

作者企图在到《到灯塔去》这部书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第一,是否有可能在不牺牲自我的个性特征这个前提之下,来获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谅解和同情?第二,自我是否有可能在一片混沌之中认识和把握真实,在一个混乱的时代里建立起某种秩序?第三,自我是否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掌,不顾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作者企图在《到灯塔去》这部书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

有人这样评价伍尔夫,她那印象主义的细腻笔触,惊人洗炼的描写,在《到灯塔去》这部热情洋溢的小说中,达到了臻于完美的地步。海洋与黑夜浑然一体,时间围绕着一个中心流逝。晶莹的海水,以其涛声和安康,赋予日常生活,岩石结构,布满水洼,流沙和海风的世界以节奏。创造了友善,微妙而又敏感的气氛,表现了永恒的乐趣。

伍尔夫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探讨,包满了人物之间关系与性格。把主观的内在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相融合,层层细致的分析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然后通过意象和各种所结合到的比喻来达到的比喻来达到所暗示的效果,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描绘来突出自己眼中所观察到的世界和自己内心的强烈感受。与其说是伍尔夫用《到灯塔去》来让我们体验意识世界中的美妙与美好,不如说是她用自己的文体语言带领我们进入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回忆的流动,意识的改变使得现在,过去,将来各个人物情节穿插在一起,让我们去探索那三个伍尔夫早已得到答案的问题。


“伯格森把人们常识所公认的时间观念称为空间时间,把它看作各个时刻依次延伸的,表现宽度法数量概念。他认为心理时间才是纯粹的时间,真正的时间,他是各个时刻互相渗透的,表现强度的质量概念。他认为,我们越是进去意识的深处,空间时间的概念就越不适用。伯格森的心理时间理论,对意识流小说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在写书时可以像是一把扇子似的把时间打开或者折拢,或者把几分钟时间扩展到把好几页篇幅,或者把一段较长的时间加以压缩,或者把眼前所看到,所回忆,所想象的现正,过去,将来的各种情景交织在,穿插,汇集起来,彼此交错的呈现在读者眼前,取得一种特殊的戏剧化效果。”

书中经典

他说的事实,永远是事实。他不会弄虚作假,他从不歪曲事实,他也从来不会把一句刺耳的话说的婉转一点,去敷衍讨好任何人,更不用说他的孩子们,他们是他的亲骨肉,必须从小就认识到人生是艰辛的,事实是不会让步的,要走向那传说中的世界,在那儿,我们最光辉的希望也会熄灭,我们脆弱的孤舟淹没在茫茫黑暗之中,一个人所需要的是重要的品质,是勇气,真实,毅力。

如此惊人的吃惊地丝毫不顾别人的感情而去追求真实,如此任性如此粗暴的扯下薄薄的文明的面纱,对她来说,是对于人类礼仪的可怕的蹂躏。

文明的进展是否取决于伟大的人物?现在的普通人的命运,是否要比古埃及法老时代人们的命运好一点?他有思忖,普通人的命运,是否就是我们借以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准呢?也许并非如此,或许最伟大美好的文明,有赖于一个奴隶阶级的存在。

似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在这黑暗的洪荒中幸存,无穷的黑暗从钥匙孔和缝隙中溜进去,蹑手蹑脚地绕过百叶窗,钻进了卧室,吞没了水壶和脸盆,吞噬了红色,黄色的大利花,淹没了五斗橱轮廓分明的边缘与结实的形体。不仅各种家具都形态模糊,混淆不清,几乎没有一个人的躯体或心灵置身于黑暗之外,可以让你来区分,这就是她或那就是她。

巨浪落在海滩上单调的响声,在她的心中,多半是一种有规律的,镇定的节拍,好像是在她和孩子们坐在一块儿的时候,令人安心的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一古老的催眠曲中的词句,那是大自然在喃喃低语,我在保护你,我在支持你,但是,有时候,特别是当她的心思从她的手中正在干着的活儿稍微转移开去,突然出乎意料地,那浪潮声的含义就不那么仁慈了,它好像是一阵骇人的隆隆鼓声,敲响了生命的节拍,使人想起这个海岛被冲毁了,被巨浪卷走吞没了,并且好像在警告她,她匆匆忙忙干了这样又干那样,可是岁月在悄悄的流逝,一切都不过是转瞬即逝的彩虹罢了,那原来被别的声音所湮灭,所掩盖的浪潮声,现在突然像雷声一般在她的耳际轰鸣,使她在一阵恐惧的冲动中抬起头来。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zbok@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